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 | 罗斯福“四大自由”公园

发表时间 :2019-07-19 作者 :皇磁 来源 :皇磁

image.png

路易·康(Louis Kahn)

( 美 国 现 代 建 筑 师 )


简   介

路易·康出生于1901年,毕业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,从事建筑教育20年,其作品遍布美国东西两岸和南部,中亚、印度次大陆,以至欧洲,被公认为上个世纪最有影响的建筑师之一。

    

● 荣誉

       1971年获得美国建筑师学会金质奖章

       1971年获选美国文艺学院院士

       1972年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金质奖章

      

 ● 代表作

路易斯·康作品集包括孟加拉国会议大厦、萨克生物研究学院、耶鲁大学美术馆扩建工程等经典作品。


经典作品赏析——美国纽约富兰克林·罗斯福“四大自由”公园


建筑概况Construction Profiles 


作品:美国纽约富兰克林·罗斯福“四大自由”公园(Franklin D. Roosevelt Four Freedoms Park)

案例地点:美国纽约

占地:4英亩(1.6公顷)

设计时间:1973年

完工时间:2012年

项目背景:


何谓“四大自由”?


1941年,时任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·罗斯福提出了四大自由宣言,并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,激励着全世界的无数人为之奋斗不息。四大自由及其所代表的愿景是美国人最普遍的价值观。


1973年,纽约州和纽约市决定将曼哈顿旁边的一个狭长小岛更名为罗斯福岛,并决定在岛的南端划出一块1.6公顷的空地,来修建罗斯福总统的纪念公园。纽约市政府委托国际著名建筑大师路易斯∙康来做这个公园的设计。


image.png

△罗斯福岛总平面图


image.png

image.png

△罗斯福纪念公园俯视及平面


image.png


公园空间序列依次由宽敞的、景观化的过渡空间转向相对窄小的、建筑化的高潮空间。
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△罗斯福公园入口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沿着三角形的两条长边一路延伸,将人们的视线指向尽端1993年雕塑家Jo Davidson创作的罗斯福像。


image.png


罗斯福头像处于被整个三角形空间所强调的视觉中心和目标地点。


image.png


从正面看来,它更像是通往一座礼拜堂的大门墙面上栩栩如生的高浮雕。


image.png


在这里,最具有力量的并不是这尊雕塑,而是构成了它周遭空间的石头本身。


image.png


很显然,石块的厚重感和体积感是构成这一空间纪念性的核心因素。在这里,哪怕围合出平台空间的扶手,都有可以充分表现石材质感的厚度。


image.png


相邻石块之间没有粘合,而是相互隔开一道缝隙,形成一种非常干净的砌筑而非胶合的状态。


image.png

罗斯福纪念公园观景平台△


image.png


从罗斯福像旁边绕过,眼前便豁然开朗,南侧向海面开放,供人凭栏远眺。围栏石块下方,也有一道被光影塑造出的深缝。


image.png


陈列的花岗岩巨石将人们的视线限定向南面开阔的海面,互相之间略微分离的状态对于自身的强调,远远超越了“围墙”的作用。


image.png


在这样没有任何树木的遮阴和舒适的座位的空间里,人被邀请进入了一个神圣崇高大于人性关怀的“房间”里。


image.png


眼前无尽的海浪拍打着礁石,静默而没有生命的石头仿佛在海天之间低语,与人进行着无言的对白。


image.png

△观景台石块接缝对应


南侧扶手与两边石材分割线的对位关系,细节处显示出匠作的严谨与魅力。


image.png

image.png

△罗斯福像石座背面


盛放罗斯福像的石座背面,镌刻着“四大自由”宣言。


image.png


罗斯福总统生前深信,对于自由与和平的梦想不仅属于美国,更属于全世界人民。直到今天,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们仍然在为这些话语中的梦想不断奋斗。罗斯福总统留予后人的精神跨越一切时间与空间的界限,而康所设计的这座纪念公园,或许也正对永恒和伟大最好的诠释。


今天,当我们走进这一片肃穆庄严的洁白之中,当那些沉默的巨石在夕阳下渐渐拉长影子,我们便会知道,它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唤起人类共同的信仰,无谓国界,无谓时间。


一代建筑鬼才的“设计灵魂”


image.png


作品设计思想Design Idea


路易斯·康被誉为建筑界的诗哲,大器晚成的他五十多岁时才真正成为一代宗师,他的建筑作品通常是在质朴中呈现出永恒和典雅。


路易斯·康发展了建筑设计中的哲学概念,认为盲目崇拜技术和程式化设计会使建筑缺乏立面特征,主张每个建筑题目必须有特殊的约束性。他的作品坚实厚重,不表露结构功能,开创了新的流派。他在设计中成功的运用了光线的变化,是建筑设计中光影运用的开拓者。突破了学院派建筑设计从轴线、空间序列和透视效果入手的陈规,对建筑师的创作灵感是一种激励启迪。

分享到 :
1.0.png

logo1.png

电话:400-801-7310  

传真:0757-8272 8533

地址:佛山市禅城区智慧路4号二十一座首层

服务号